od体育官方网站,od体育app下载,od体育最新登录网址,od体育平台,od体育app,od体育靠谱吗,od体育,od体育官网,od体育买球,od体育世界杯,od体育注册,od体育登录,od体育入口
本周光通信板块经历了显著波动。然而,海外AI算力领域的大额订单与强劲需求表明,光模块行业的基本面依然稳固,AI驱动的算力扩张周期远未结束。短期市场的情绪化调整反而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优质的配置时机,中长期我们依旧坚定看好光模块赛道。
全球AI领域的领先企业正通过大规模合作与自研芯片部署,加速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博通达成价值百亿美元的AI芯片合作协议。博通首席执行官Hock Tan称公司已获得第四个定制AI芯片业务的主要客户,该客户承诺了价值100亿美元的订单,计划于2026年量产被称为“XPU”的定制人工智能芯片。
OpenAI算力需求增长。OpenAI的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表示,考虑到来自其最新模型GPT-5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司正在优先考虑算力问题,并计划“在未来5个月内”将其计算集群的规模扩大一倍。
谷歌TPU芯片大受欢迎。谷歌专为机器学习和AI 工作负载打造的加速器TPU,受到AI 研究人员与工程师的广泛关注。谷歌第六代Trillium TPU 自2024年12月大规模推出后,需求相当强劲。专为推论设计的第七代Ironwood TPU 在2025年Google Cloud Next 25 大会上推出,预期也将获得客户大量采用。
博通业绩印证AI定制芯片需求增长。博通于9月5日晨间公布FY25Q3财报,整体营收增长22%至接近160亿美元,高于华尔街分析师们平均预期的营收约为 158 亿美元,同时公司管理层预计Q4整体营收将约为174亿美元,高于华尔街分析师们平均预期的约170.5亿美元。与AI基建相关的半导体营收约为 52 亿美元,同比增速高达63%,高于51.1 亿美元的华尔街平均预期,管理层预计该类别营收在Q4将达到约62亿美元,高于分析师们此前预期的约58.2 亿美元。博通强劲的业绩数据与未来业绩展望重振美股科技股投资者们对于人工智能的信心,博通首席执行官陈福阳表示,这家芯片巨头在2026财年的与人工智能相关联的创收前景将“显著”扩张,这一乐观预测将缓解市场关于AI算力增长放缓的担忧。
驱动光模块行业长期增长的核心逻辑并未发生任何改变——AI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持续要求更快、更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
海外云服务提供商集体大幅上调资本开支,AI产业景气度高。谷歌2025全年指引从750亿美元上调至850亿美元,主要用于AI基础设施和服务器投资。Meta将2025年资本支出指引从640亿美元上调至720亿美元,重点投入AI数据中心和计算能力建设。微软FY25资本支出达800亿美元,其中近半用于AI基础设施。
AI算力形成从基础设施投资到商业落地的完整闭环:海外云厂商(Meta、微软、谷歌等)不仅拥有全球领先的AI基础设施,更构建了从芯片、框架到模型(GPT-4、Gemini)和应用(Copilot、AI广告)的完整生态。海外AI算力基建正从投入期迈向收获期,形成了算力投入→商业变现→再投资的正向循环。
本周A股光通信板块出现了显著回调。其核心原因更多源于市场情绪和资金动向变化,而非行业基本面的变化。
市场担忧人工智能行业泡沫破裂。英伟达喜忧参半的业绩令一些对于“人工智能变现与货币化路径”持谨慎立场的投资者们大幅抛售热门科技股,他们普遍认为AI投资狂潮导致科技股出现泡沫,美股科技股自9月初以来持续下跌。
前期涨幅过大,获利回吐压力集中释放。光通信板块内多只龙头股自2025年4月以来累计涨幅巨大,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前期涌入的短线投机资金集体获利了结,导致板块整体承压回调
我们认为,海外AI巨头持续加码算力基建、云厂商资本开支大幅上调及商业变现闭环的形成,均印证行业高景气度与基本面稳固;短期调整主要源于情绪面波动与前期涨幅,无碍AI驱动下光模块中长期需求逻辑,当前调整反而为布局提供良机。
综上,我们继续看好算力板块,坚定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光模块行业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同时建议关注光器件“一大五小”天孚通信+仕佳光子/太辰光/长芯博创/德科立/东田微,建议关注国产算力产业链,如其中的液冷环节如英维克、东阳光等。
光通信: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腾景科技、光库科技、光迅科技、德科立、联特科技、华工科技、源杰科技、剑桥科技、铭普光磁、东田微。铜链接:沃尔核材、精达股份。算力设备:中兴通讯、紫光股份、锐捷网络、盛科通信、菲菱科思、工业富联、沪电股份、寒武纪、海光信息。液冷: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边缘算力承载平台:美格智能、广和通、移远通信。卫星通信:中国卫通、中国卫星、震有科技、海格通信。IDC:润泽科技、光环新网、奥飞数据、科华数据、润建股份。母线:威腾电气等。
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数据可视化:浩瀚深度、恒为科技、中新赛克。
光通信: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腾景科技、光库科技、光迅科技、德科立、联特科技、华工科技、源杰科技、剑桥科技、铭普光磁、东田微。
算力设备:中兴通讯、紫光股份、锐捷网络、盛科通信、菲菱科思、工业富联、沪电股份、寒武纪。
本周海外算力板块波动。博通9月5日晨间公布FY25Q3财报,营收增长高于预期,9月4日博通CEO宣布达成价值百亿美元的AI芯片合作协议,推动其股价盘后上涨4.5%,本周累计上涨9.85%。英伟达财报未大幅超预期引发市场对AI行业不确定性担忧,美司法部升级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英伟达本周累计下跌4.80%。光通信龙头股新易盛本周累计下跌4.27%,中际旭创本周累计上涨8.92%、天孚通信本周累计下跌7.89%。
综上,我们继续看好算力板块,坚定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光模块行业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同时建议关注光器件“一大五小”天孚通信+仕佳光子/太辰光/长芯博创/德科立/东田微,建议关注国产算力产业链,如其中的液冷环节如英维克、东阳光等。
本周(2025年9月01日-2025年9月05日)上证综指收于3812.51点。各行情指标从好到坏依次为:创业板综沪深300上证综指万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万得全A中小板综。通信板块下跌,表现劣于上证综指。
从细分行业指数看,光通信、量子通信、卫星通信导航、物联网、移动互联、区块链分别上涨29.5%、13.2%、11.9%、3.1%、1.7%、1.1%;运营商、通信设备、云计算分别下跌0.2%、0.2%、0.7%。
本周受益于光伏概念,春兴精工上涨23%,领涨板块。受益于电池概念,南都电源上涨11%;受益于储能概念,东土科技上涨10%;受益于机器视觉概念,ST易联众上涨8%;受益于数据中心概念,二六三上涨8%。
本周光通信板块经历了显著波动。然而,海外AI算力领域的大额订单与强劲需求表明,光模块行业的基本面依然稳固,AI驱动的算力扩张周期远未结束。短期市场的情绪化调整反而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优质的配置时机,中长期我们依旧坚定看好光模块赛道。
全球AI领域的领先企业正通过大规模合作与自研芯片部署,加速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博通达成价值百亿美元的AI芯片合作协议。博通首席执行官Hock Tan称公司已获得第四个定制AI芯片业务的主要客户,该客户承诺了价值100亿美元的订单,计划于2026年量产被称为“XPU”的定制人工智能芯片。
OpenAI算力需求增长。OpenAI的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表示,考虑到来自其最新模型GPT-5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司正在优先考虑算力问题,并计划“在未来5个月内”将其计算集群的规模扩大一倍。
谷歌TPU芯片大受欢迎。谷歌专为机器学习和AI 工作负载打造的加速器TPU,受到AI 研究人员与工程师的广泛关注。谷歌第六代Trillium TPU 自2024年12月大规模推出后,需求相当强劲。专为推论设计的第七代Ironwood TPU 在2025年Google Cloud Next 25 大会上推出,预期也将获得客户大量采用。
博通业绩印证AI定制芯片需求增长。博通于9月5日晨间公布FY25Q3财报,整体营收增长22%至接近160亿美元,高于华尔街分析师们平均预期的营收约为 158 亿美元,同时公司管理层预计Q4整体营收将约为174亿美元,高于华尔街分析师们平均预期的约170.5亿美元。与AI基建相关的半导体营收约为 52 亿美元,同比增速高达63%,高于51.1 亿美元的华尔街平均预期,管理层预计该类别营收在Q4将达到约62亿美元,高于分析师们此前预期的约58.2 亿美元。博通强劲的业绩数据与未来业绩展望重振美股科技股投资者们对于人工智能的信心,博通首席执行官陈福阳表示,这家芯片巨头在2026财年的与人工智能相关联的创收前景将“显著”扩张,这一乐观预测将缓解市场关于AI算力增长放缓的担忧。
驱动光模块行业长期增长的核心逻辑并未发生任何改变——AI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持续要求更快、更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
海外云服务提供商集体大幅上调资本开支,AI产业景气度高。谷歌2025全年指引从750亿美元上调至850亿美元,主要用于AI基础设施和服务器投资。Meta将2025年资本支出指引从640亿美元上调至720亿美元,重点投入AI数据中心和计算能力建设。微软FY25资本支出达800亿美元,其中近半用于AI基础设施。
AI算力形成从基础设施投资到商业落地的完整闭环:海外云厂商(Meta、微软、谷歌等)不仅拥有全球领先的AI基础设施,更构建了从芯片、框架到模型(GPT-4、Gemini)和应用(Copilot、AI广告)的完整生态。海外AI算力基建正从投入期迈向收获期,形成了算力投入→商业变现→再投资的正向循环。
本周A股光通信板块出现了显著回调。其核心原因更多源于市场情绪和资金动向变化,而非行业基本面的变化。
市场担忧人工智能行业泡沫破裂。英伟达喜忧参半的业绩令一些对于“人工智能变现与货币化路径”持谨慎立场的投资者们大幅抛售热门科技股,他们普遍认为AI投资狂潮导致科技股出现泡沫,美股科技股自9月初以来持续下跌。
前期涨幅过大,获利回吐压力集中释放。光通信板块内多只龙头股自2025年4月以来累计涨幅巨大,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前期涌入的短线投机资金集体获利了结,导致板块整体承压回调。
我们认为,海外AI巨头持续加码算力基建、云厂商资本开支大幅上调及商业变现闭环的形成,均印证行业高景气度与基本面稳固;短期调整主要源于情绪面波动与前期涨幅,无碍AI驱动下光模块中长期需求逻辑,当前调整反而为布局提供良机。
综上,我们继续看好算力板块,坚定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光模块行业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同时建议关注光器件“一大五小”天孚通信+仕佳光子/太辰光/长芯博创/德科立/东田微,建议关注国产算力产业链,如其中的液冷环节东阳光等。
4.可支持超200万枚芯片运行!OpenAI宣布牵手甲骨文,加码“星际之门”数据中心
据澎湃新闻报道,7月22日,OpenAI宣布,甲骨文与公司达成协议,将共同在美国开发4.5GW新增“星际之门”数据中心算力。据介绍,结合德州阿比林市在建的首个”星际之门“基地,此次与甲骨文的合作将使OpenAI开发中的AI数据中心总容量突破5GW,可支持超200万枚芯片运行。
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发文表示:“新增4.5GW的算力容量,数字说起来容易,但这确实是一个‘规模空前’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OpenAI表示,此次合作还将在未来数年创造预计数十万就业岗位中的大部分,据估算,本次合作将直接在美国创造超10万个建筑与运维岗位,包括数据中心全职运维岗、短期建筑岗(如德州阿比林基地所需的专业电工)以及制造业与本地服务业等间接岗位。
OpenAI强调,阿比林“星际之门”一期建设进展顺利,部分设施已投入运营。甲骨文上月交付了首批英伟达GB200机架,近期已开始运行早期训练与推理任务,借此突破OpenAI的下一代前沿研究极限。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全球量子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英伟达(NVIDIA Corp.)旗下风险投资部门首次投资了由霍尼韦尔国际公司(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控股的量子计算公司Quantinuum,此次投资估值为100亿美元。
据9月4日发布的一份声明,英伟达这笔投资是Quantinuum正在进行的6亿美元融资方案的一部分,本轮融资引入了广达电脑、QED Investors等新投资者,同时现有股东摩根大通、三井物产等也进行了追加投资。
此次融资将支持Quantinuum在规模化量子计算方面的推进,包括加快研发进度,以实现即将在今年发布的新一代量子计算系统Helios。同时,这笔资金也将助力公司率先实现通用容错量子计算。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sen Huang)今年调整了他对量子计算的预期。今年六月,他表示量子计算技术正在迎来拐点,成为一种实用的计算方式的时间比预想的更早。
英伟达目前已提供相关软件,能够帮助其芯片与量子设备协同运行,提前卡位可能动摇其数据中心霸主地位的下一代计算范式。黄仁勋表示,未来几年量子计算将“有能力解决一些有趣的全球性问题”。他还称,英伟达的完整量子算法栈将全部可用,并将在Grace Blackwell 200芯片上获得加速。
据C114报道,9月2日,沙利文联合头豹研究院发布《中国GenAI市场洞察:企业级大模型调用全景研究》报告。
报告介绍,大模型演进趋势正呈现出“开源为主流、参数趋轻量、应用更普及”的方向。开源大模型的快速涌现正在重塑产业格局,仅2023年全球就有149个基础模型问世,其中开源模型占比达65.7%,显示其正逐步取代闭源方案成为生态主导力量。
报告称,开源模型依托透明可验的模型结构、全球开发者社区的协作机制以及灵活的微调与定制能力,不仅降低了企业研发与应用的边际成本,还显著增强了技术的自主可控性和长期迭代潜力。相比之下,闭源模型虽在高性能训练、集中优化与商业闭环服务上具备优势,但其高成本和封闭特性限制了大规模普及。未来,预计超过80%的企业将在智能化建设中采用开源大模型,开源生态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报告统计,2025年上半年,大模型市场日均调用量达到101,865亿tokens,较2024年下半年的21,999亿tokens实现约363%的增长,呈现出爆发式放量态势。这一跃升不仅意味着市场需求的全面释放和持续攀升,也伴随着算力与存储等基础资源消耗的显著增加,更清晰地表明大模型正快速走出试点验证期,进入规模化落地的新阶段。
据C114报道,9月3日,温州市人工智能局正式挂牌成立。浙江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此前批复同意温州市数据局加挂温州市人工智能局牌子,这是浙江省首个挂牌的人工智能局。
从报道中获悉,该局主要职责包括拟定并组织实施全市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政策,统筹推进全市算力、语料、算法等相关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牵头推进全市“人工智能 + 行动”,以及开展人工智能领域企业、人才引育服务等。
温州市数据局(市人工智能局)负责人介绍说,“加挂人工智能局牌子,不是形式上的机构叠加,而是城市未来发展战略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我们将坚决履行好牵头抓总职责,强化部门协作、市县联动和政产学研投协同创新的工作机制,全面放大‘数据要素 ×’‘人工智能 +’的协同效应,助力温州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行市。”
同时,在今天举行的温州全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上,《温州市“人工智能 + 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 年)》发布。文件提出,温州将构建多层次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明确通识课程各学段每学年不少于 10 课时。同时,为提升学科教师在人工智能教学领域的应用力,温州将市、县、校联动开展学科教师“AI 素养提升”专题研修和 AI 应用力全员培训。
到 2027 年,中小学初、中、高阶课程学校覆盖率分别达 100%、60%、20%,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覆盖率达 100%。
据C114报道,国内量子计算领军企业 —— 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自建的“专用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近日正式落地深圳南山智城。
该项目位于南山“创新中轴”的核心位置 —— 留仙洞新型产业总部基地六街坊,总建筑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米,北邻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南侧是西丽高铁新城。
这是国内首个规模化专用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建成后预计年产光量子计算机可达数十台 / 套,可形成专用光量子计算机的批量生产产能。
同时,玻色量子在南山智城注册成立“深圳玻色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子公司,分别负责相干光量子计算机整机及核心部件的规模化生产任务和相干光量子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服务。
比起其他技术路线,光量子计算不需要超低温,且具有量子比特数规模大、室温稳定运行、相干时间长等多方面的优势,在短期内可实现工程化,是商用量子计算机的新兴形态。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芬兰量子计算公司 IQM、欧洲量子计算服务提供商 Quandela、美国量子计算公司 IonQ、法国量子计算公司 Pasqal 相继建成 5 家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同时,全球量子计算机应用部署提速。我国仅有少数量子计算企业聚焦产业链核心器件产线建设,尚无规模化整机制造产线部署。
玻色量子作为国内实用化量子计算代表企业,其自研的相干光量子计算机是国内唯一可实用化的专用光量子计算机。此次工厂的落地,标志着玻色量子的实用化相干光量子计算机从实验室研发阶段正式迈入工程化量产阶段。
据官方介绍,我国首个专用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的主要规划建设包含模块研制、整机生产与制造、质量控制与测试系统三大板块。
据重庆日报报道,9月5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重庆举行。现场多位国内外龙头企业负责人及知名专家学者等重量级嘉宾,在开幕式上围绕人工智能技术驱动汽车产业能级跃升、构建工业人工智能基石等热点话题发言。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陈忠岳在演讲中围绕“融合创新,联通智能产业新生态”主题,从数字融合、AI科技、AI基建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联通在智能产业的布局与实践。
首先,围绕数字融合,拓展AI 生成内容。中国联通深入行业、融入场景,积极打造应用个性平台,推进人工智能在新型制造、数字城市、居家生活等重点领域的应用。例如,在陕西助力长安汽车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使产线%以上。同时,依托城市大脑和数字乡村平台,支撑400多座城市、26万行政村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服务重庆、天津12345 热线智能化升级等。
其次,强化打造AI的新科技。中国联通强化数据与智能融合创新,构建多元融合的高质量数据体系,打造多模共生的元宇宙大模型,开放元宇宙万物智能开发平台。在重庆,发挥5G 融合创新作用,联合40多家企业,深入200多个场景,推进数据治理、大模型、智能体的研发应用,助力建设产业大脑和未来工厂。
最后,夯实算网,构筑AI的新基建。中国联通全面推进算力和网络的协同联动,实现全域异构算力的统一供给,建设超大规模计算集群。在东数西算国家枢纽接入风光水储绿色电力,提升算效、能效和碳效,在重庆建设西南算力中心,打造万卡集群。
据财联社报道,亚马逊旗下的卫星互联网项目“柯伊伯计划”(Kuiper)已签下首个航空公司客户:捷蓝航空。
这家总部位于纽约的航空公司同意在约四分之一的机队上引入柯伊伯卫星网络,部分乘客将从2027年开始体验该服务。不过,协议的具体条款尚未披露。
捷蓝航空此次选择柯伊伯,意味着卫星互联网赛道竞争再度升级。由马斯克旗下SpaceX运营的“星链”目前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借助持续扩张的全球网络不断蚕食市场份额。
星链已在近地轨道部署超过8000颗卫星,为全球客户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对象既包括家庭用户,也涵盖企业客户,例如农机制造商迪尔公司以及美国联合航空。
相较之下,柯伊伯方面正努力销售未来的网络容量,其最终计划是建成大约3200颗卫星的在轨星座。
亚马逊尚未正式面向客户提供服务,但计划在2025年底或明年推出测试版。亚马逊首席执行官Andy Jassy近期表示:“我们正在全力推动卫星入轨。由于部分火箭供应商出现延误,进度有所推迟,但未来两年大部分可用的发射资源已经锁定。”
相比之下,捷蓝采取了不同策略。至少在现阶段,该公司大多数飞机仍将继续使用长期合作伙伴Viasat公司的网络。
捷蓝航空总裁Marty St. George表示:“这是以客户为导向的决定。”该公司早在2013年就开始为乘客提供免费机上Wi-Fi,并将在柯伊伯和Viasat的支持下继续保持免费政策。
George声称,亚马逊的相关技术将“绝对让我们保持领先”,因为新服务预计能提供更稳定、更高速、延迟更低的网络体验。
捷蓝曾是少数提供免费Wi-Fi的航空公司,但在航空业竞相讨好乘客的背景下,如今这一服务正逐渐成为行业标配。西南航空当天宣布,将通过与T-Mobile的合作,为加入其常旅客奖励计划的用户提供免费W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