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体育官方网站,od体育app下载,od体育最新登录网址,od体育平台,od体育app,od体育靠谱吗,od体育,od体育官网,od体育买球,od体育世界杯,od体育注册,od体育登录,od体育入口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106个比赛项目,从零售到物流与货运代理,从烘烤羊肉到西餐烹饪,从育婴到健康和社会照护,涵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届技能大赛于9月19日至23日在河南郑州举行,来自35个代表团的3420名选手围绕106个竞赛项目参赛。经过激烈角逐,上海选手取得9金5银3铜72优胜奖的好成绩,金牌数和获奖总数继续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选手备战比赛的过程,无疑是艰苦的。采访中,多位教练都提到,训练会按照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进行,有时会模拟在需要倒时差的情况下进行练习,或是连续进行十来个小时的训练。很多时候,支撑选手坚持下去的,是他们对相关技术的热爱。
获得3D数字游戏艺术赛项冠军的上海选手汤绮萱,原本学习的专业与平面广告相关。爱玩网络游戏的她,在一次社团活动中偶然接触到数字建模技术,由此产生浓厚兴趣。她开始向学校老师请教,在网上寻找教程,课余时间自学建模,一遍遍练习数字雕刻、拓扑布线。
“因为没有系统学习过美术造型,刚开始总是需要花更多时间反复调整三维模型的姿态和各种比例,别人用快捷键行云流水完成的操作,我得靠鼠标在菜单里点十几下,手指磨出薄茧,眼睛盯到发酸,但看到模型愈发精致,便觉得一切都值。”汤绮萱说,在获得上海星光杯一等奖后,更加坚定了对3D游戏制作的热爱。
“她原来有点‘野路子’,进了市集训队后,能看出她内心非常喜欢这个项目,就像老鼠跌进米缸里,通过学习各种知识,一点点把路子扳正过来。”汤绮萱的教练洪箐临说。
今年只有18岁的高书恒,是上海信息技术学校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四年制)学生,获得本届全国技能大赛网站技术赛项冠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是我最感兴趣的领域,我想做出一款让全世界感到惊艳的产品。这让我有足够动力在平时的学习、训练中克服种种困难。”高书恒说,恰好他就读的学校是世界技能大赛网站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丰富的世赛成果转化资源,为他入门网站技术开发提供了支撑。
高书恒曾入选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网站技术项目上海选手的初选短训班,因年龄较小,最终没能参加后续的选拔赛。正是这段经历为他树立了新目标——成为选手并站在更高舞台展现自己。
因为热爱,所以拼搏。在世赛选拔项目中,单人项目前10名、团队项目前5名选手将入围第48届世赛中国集训队。对于接下来的集训,众多入围的上海选手充满期待。
“我希望能像学长们一样,明年在世赛的舞台上为国争光。”获得车身修理赛项冠军、帮助上海实现该项目国赛“三连冠”的焦娇说。从2017年到2024年,第44、45、47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的金牌,全都属于他就读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现代职业学校。
记者了解到,106个比赛项目中,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技术、新能源等赛项占比超过50%,体现了大赛紧跟技术前沿发展的导向。首次把乡村振兴赛项纳入大赛范畴。在66个世赛选拔赛项中,包括无人机系统、智慧安防技术、软件测试、数字交互媒体设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零售6个新增赛项。
“所谓智慧安防技术,是指通过融合高清视频监控、人工智能图像分析、智能传感网络等先进技术,建立一套全面、多层次、智能化的安防体系,实现对区域内人员、车辆、环境等要素的精准感知、实时分析和快速响应。”现场一位智慧安防技术赛项教练告诉记者,这就对参赛选手的软件编程和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获得该项目冠军的李金泽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他坦言,比赛涵盖智慧安防技术的硬件组装、软件调试、算法优化等全流程,每一环都考验技术功底。“从7月初开始集训到现在,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技能新世界的大门。”李金泽说,自己原本动手能力一般,面对模块工艺曾感到迷茫,靠着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做线手艺不断精进,“我体会到‘工匠’二字背后,是对每一个细节近乎苛刻的极致追求”。
即使赛项本身没有变化,考核内容也会与时俱进。网站技术赛项就新增一个比赛模块,考查选手对一种当下在开发手机应用、网站后端时使用广泛的新技术掌握情况。物流与货运代理赛项则新增可持续发展模块的考核,并提升比赛中同客户、供应商的交流分权重。
考虑到赛项贴近实际工作,需要加强企业实务技能学习。拿下物流与货运代理赛项冠军的上海选手姚怡婷,此前就在牵头集训场所——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安排下,开启高强度技能学习。
牵头集训场所根据姚怡婷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安排她深入空运、海运货代企业进行实训。“企业实践让每个环节‘活’起来。”姚怡婷感慨道,这段经历让她将“理论流程”转化为“实操思路”。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则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赛场和训练中得到充分运用。比如,高书恒在平时的训练中常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辅助。不过,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导致程序员失业的焦虑,他和教练冯家乐都很“淡定”。冯家乐说,即使人工智能能够完成大部分代码的撰写,但仍需要程序员对其进行调试和修正BUG。
记者注意到,许多往届世赛、国赛获奖选手也出现在赛场上,只是身份从参赛者变成教练、裁判或专家。还有选手凭借掌握的一技之长,成了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进入知名国企或“大厂”工作。
周雨欣去年在里昂夺得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物流与货运代理项目冠军后,便逐渐转换身份:一方面是本届上海选手姚怡婷的教练团队成员,把经验倾囊相授;另一方面从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她入职上港集团,成为一名职业“物流人”。
里昂世赛健康和社会照护赛项铜牌得主曾小桉也选择成为一名教练。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闵思达,是曾小桉的学弟,本届大赛该赛项冠军,也是上海首位参加该赛项的男选手。高大、阳光的他,每次登场比赛时都会引来围观。
随着社会健康照护需求的日益增长,“健康照护师”这一新职业进入人们的视野。2020年,“健康照护师”被纳入我国职业分类大典。2023年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首次出现健康和社会照护赛项。
过硬的技能功底加上契合社会实际需求,使得技能人才在就业或继续深造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前景越来越广阔。
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李晔说,为加大激励力度,上海还将按照规定配套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包括对符合相关条件的获奖选手及相关个人、团队,优先推荐上海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以及“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市教育功臣”。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技能人才总量超过400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超过35%,技能人才年平均工资达16.99万元。上海通过人才培养、评价、激励全链条发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从“规模扩张”向“质效提升”转变,致力建成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能人才高地。
本届国赛有25个省份代表团参加90%以上的赛项,21个代表团参加全部106个赛项,较上届增长近1倍。从参赛选手来看,既有来自院校的“技能新星”,也有长期坚守一线的“老师傅”,年龄跨度从16岁至57岁;技工院校学生、企业职工分别占58%、21%,企业职工占比增加。
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领域赛项占比超50%。博士、硕士、本科选手占比达33%,参赛赛项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前沿技术领域。这说明,技能人才早就不是过去人们刻板印象中的样子。高水平、高规格的国家级或世界级技能大赛,能让更多人近距离观赛,亲眼看到技能的发展迭代、感受技能的魅力,有助于打破人们对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偏见。
近年来,上海不仅在世赛、国赛中取得不俗成绩,还构建了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国家级技能大赛为龙头、市级技能大赛为主体、区域性技能竞赛为基础、基层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广泛开展的技能竞赛体系,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带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